SUN: 我很不喜欢《恋曲2000》听起来让人觉得作者已然“江郎才尽”, 没有他一贯以朴拙和真情打动听者之心的感觉; 而给人以单纯追求“新风格”的印象. 好象在努力挣脱以往成就对自己的束缚, 希望创作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 却又力不从心, 所以并没有引起什么反响, 也没有在听众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而且从此之后, 罗再无什么打动人的新作品问世. 当然现在的情歌太多了, “霸道的柔情”等等新品种俯拾皆是, 在“情歌”和“歌情”的海洋里, 很难有什么突破. 罗领导了情歌潮流, 但也身陷其中, 估计到目前为止无法自拨. 也许他在等待厚积薄发, 而我们在等待一个惊喜. 以上谨为一家之言, 希望与朋友们讨论交流. 谢谢! puff: 说的很好.....不.....是太好了...... 罗已经从一个在社会与时代的迷茫中思考,发问并且努力追寻答案的青年.... 变成了音乐工厂的工人,我总觉得艺术是不能作为一种职业的,是不能商业化的也许大佑的复出就是一个错误....... 我最爱听<<青春舞曲>>的最后一首<<恋曲1980>>.....当曲终之时,全场一片喧嚣, 远远的响起激越的吉它声和那首青春舞曲....."太阳下山明早依旧爬上来,花谢了明年还是一样的开,我的青春一去无影踪,我的青春小鸟一去不回来,我的青春小鸟一去不回来......"歌声琴声和人群的喧嚣都渐渐远去...... 也许真正的大佑也随着走了....... 谁知道呢,也许我30岁的时候就会理解大佑后期的作品了
CHX: 关于《恋曲2000》,我这样认为:这是一张罗大佑进入中年后的人生体味,朋友们乐于听他的青春之作,这也是合情合理的!《恋曲2000》中的歌较沉重,比如:《上海一夜》中,罗大佑把这座城市比作了一个歌女,既有沉重的历史感,又不失浪漫情怀。《就这么样吧》写尽了饱经情感历练的无可奈何。《东风》则体现了重整旗鼓的精神状态。《情丝》的感情描写比较厚重,一改罗大佑往日的清纯印象。相反,这张专辑的主打歌《恋曲2000》,却比较含糊,有点不知所云。总之,我认为《恋曲2000》是罗大佑创作的新阶段,自有他的道理,不似敷衍了事。以上仅一孔之见,欢迎大家批评!
puff: 以为<<恋曲2000>>是借爱情写政治,实际上是对中国历史与现状....两岸统一或是分裂的一种反思.....在千年之交的时候....面对着并不团圆的华人圈..... 那种根植于血脉的对民族国家的恋曲..... 哎....本人文笔太差....不知说明白了没有
原作者:
众佑迷
来 源:
LOOK的罗大佑论坛(1997年)
共有9223位读者阅读过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