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总是来得特别无厘头。
上礼拜五晚,与十多位好友在中大东门外的宁宁刚酒吧相聚。小小的酒吧躲在一座旧楼的二、三层,沿着窄窄长长的陡峭楼梯拾阶而上,忽然有种回溯时光的恍惚。勉力走上一半,就听到熟悉的民谣吉他声从二楼流淌下来,仿似青春岁月从记忆的上游蓦然泻落,防不及防。一时失措,举步唯艰。
那一刻只觉彻骨的冰冷与寂寞。范晓萱在《氧气》里乏力地低唱:如果你爱我,你会来救我,空气很稀薄,因为寂寞……小魔女吐气如兰浅吟寂寞,如同泡在温水浴缸中割脉,连窒息也万般温柔。同样凄凉的有莫文蔚的《北极光》(喜欢它多过国语版《盛夏的果实》好多):越漂亮,越无常,美景良辰未细赏,我已为你着凉……明明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冷,却用“着凉”二字轻轻带过,黯然沉入冰山之底,只余一手紫蓝。
人类在这世上孤独来去,所有悲欢爱恨,纵有绝世风光,也终须凋零,只有寂寞生死与共。
现代男女的所谓爱情,常常是源于寂寞无法排解。李宗盛说:我会爱你,你会爱我,只是因为寂寞……一对寂寞的心,于酒吧坐下,经过两杯红酒洗礼,在爵士钢琴,或民谣吉他的熏陶下,便暗暗滋长出一段情欲关系。但通常来得快,去得也快。正如那晚的歌手所唱:来又如风,离又如风,或世事通通不过是场梦……
台上的继续吟唱,台下的继续喝酒,在别人的歌声中抚慰时光的创痛。这让我想起两个星期前,罗大佑抱着吉他,高高坐在T型台顶端的椅子上。全场漆黑,只有一道蓝光打在他已然苍老的脸庞。观众都静下来,仰起头,听着这位时代的偶像,如何把《乡愁四韵》,演绎成“三缺一”的凄凉景象,体味着时光如何残忍地爬过肌肤,只留下一道耀眼疤痕,证明曾经有过的灿烂辉煌。
我不知道怎么形容这种被岁月洪流反复冲刷抛掷后的寂寞,或许只能借用李清照一句词:人比黄花瘦。但究竟是人比较寂寞,花比较寂寞,还是歌更加寂寞,我也不清楚。但我相信,歌(作品)的生命,比人(作者)更长,所以我猜想,歌的寂寞,比人更加难以排解。
在罗大佑新推出的《20世纪罗大佑》经典8CD合辑中,夹有一张卡片,上面印有这样一段话:“本套装产品内有些歌曲暂时未能收在三张原版专辑内,希望在尽早的未来各位支持我们的消费者会得到经过生命创作而相互共鸣的历史风貌,仅用此卡,等待新世纪的贺礼。罗大佑”
如果你是“佑迷”,如果你也喜欢听大佑,就会知道,那几首被迫淘汰的歌曲,比罗大佑本人,更加寂寞。
爱与不爱都寂寞。
唱与不唱都寂寞。
歌与不歌都寂寞。 (晴朗 摄于2003年2月18日 罗大佑广州演唱会)
原作者:
晴朗
来 源:
[闪亮的日子]论坛
共有8979位读者阅读过此文